目前,我国对于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能否顺利与社会接轨并融入社会的问题十分重视,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及预防犯罪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安置帮教工作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的一种非强制性引导、教育和帮助,这对于促进平安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
《山西省安置帮教工作办法(试行)》要求对重点帮教对象落实“必接必送”,这项工作在当前疫情形势下并不容易,城区司法局并没有产生畏难情绪,仍保持“乘风破浪”的姿态,拿出“中流击水”的劲头真抓实干。
耐心安抚“上访户”,协调各方助衔接
李某某是一名特殊的刑满释放人员,曾经多次上访,并与家人关系不睦,服刑期间也未曾联系任何人。
释放当日,监狱工作人员将其送至晋城西收费站后,李某某表示自己无家可归,哪也不愿意去,不喝水不吃饭,一动不动坐在收费站。城区司法局、司法所、公安民警、村委工作人员等苦口相劝,耐心讲解安置帮教政策,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说服,李某某最终同意跟随片警和村干部回村。
疫情当前重奉献,奋楫扬帆勇向前
三月份,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了全市人民的心,南村镇发现了阳性确诊病例。晋城开始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划分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这个城市好像被按下了暂停键,但安置帮教工作不能暂停,也不敢暂停。南村镇作为封控区只许进不许出,监狱只能将刑满释放人员申某某送到高速口后,由城区司法局工作人员将其送到封控区与管控区交界的牛匠高架桥下,与村委工作人员顺利完成衔接。疫情也阻挡不了攻坚克难的勇气与担当,在困难面前“见招拆招”,焕发“知难而进、真抓实干”的意志和作风。
攻坚克难显担当,不畏艰苦履责任
省内恢复流动秩序后,太原某监狱联系城区司法局前往太原衔接患艾滋病传播性病罪的重点刑满释放人员。城区司法局工作人员没有一丝懈怠,由于路程较远,他们决定提前一天出发,中午两点启程后,路上不停车,六点左右到达太原高速收费站。由于收费站车流量大,防疫措施周全细密,十点多才进入市区。八个小时无水无食,他们最大的感受不是身体上的疲惫,而是顺利到达目的地不会耽误当天刑满释放手续办理的踏实和欣慰。
刚开始听到这个刑满释放人员的情况,大家压力很大,有畏难情绪,甚至萌生出一丝逃避,但是重点人员“必接必送”。考虑到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立足于岗位义不容辞,攻坚克难,不仅要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更要克服心理上的压力。但是只要拿出必须完成任务的勇气,迎难而上的决心和担当,衔接完成后,便能真切体会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的责任感、使命感,便能真正理解安置帮教工作的意义。
截至目前2022年城区刑满释放安置帮教对象较去年同期增长近50%,已衔接重点安置帮教对象近20余人,其中80%的衔接日期在节假日,周六日办理衔接手续是家常便饭。安置帮教工作任务量持续增长,能做的就是在挑战面前迎难而上。
做好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城区司法局将坚守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勇气,善于创新、科学进取的精神,为安置帮教工作书写出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