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市安委会办公室
组织市直相关部门
分析研判了春节、元宵节期间
全市重点行业领域面临的突出风险
现提示各级各部门
各生产经营单位及社会公众
关注相关风险,做好安全防范
● 总体判断
“两节”期间,面对自然灾害、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和能源持续保供多重压力叠加带来的严峻挑战,加之群众返乡过年、走亲访友和短途旅游剧增,群众用火用电用气增多,聚会庆祝活动频繁,部分企业停工复产等多种因素交织,安全风险进一步增大,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森林火灾风险
春节、元宵节临近,进山游玩、上坟祭祀等野外用火频繁,人员流动性大,火源管控更加困难,加之2022年入冬以来降水异常偏少,气温偏高,尤其是今年1月份以来,气温异常偏高,天气干燥,发生火灾的风险较大,全市森林火险形势异常严峻。
防范措施:
一要严格落实森林草原防灭火行政首长负责制,逐级动员部署,强化督导落实,压紧压实森林防火责任;
二是各级森防办、林草、应急、气象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召开联席会议,科学研判“两节”期间森林火险趋势;
三要及时发布封山禁火令,要在重点林区、风景名胜区等主要路口、村口、山口增加防火碑牌、悬挂警示标语、发放宣传单、布设防火旗、张贴禁火令,逐户签订防火责任告知书;
四是各级森林消防专业队、半专业队要集中食宿、全员上岗,加强战备值勤和野外巡查,靠前驻防;
五要严格野外火源管控,全部启用防火站卡,盯住山头、看好路口、严查林边,坚决杜绝火种入林;
六要严厉打击焚烧秸秆、烧荒燎塄、燃放烟花爆竹等违法违规行为;
七要充分利用卫星监测和视频监控,结合航空巡护、高山了望、地面巡护形成立体预警监测,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交通运输风险
当前正值春运期间,社会经济活跃程度加速提升、雨雪冰冻团雾天气多发频发、农村道路管控力度薄弱等因素叠加,道路交通安全安全风险剧增。
防范措施:
交管部门要制定春节期间道路交通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强化春节期间路面监测、车辆疏导、分流和管控,严防长时间、大面积拥堵,严防交通事故。
道路运输企业要加强安全管理,防止长途客车、旅游包车、货运车辆等发生“三超一疲劳”、非法载客等违法行为。要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监管,严防农用车、私用小客车、摩托车非法载客、超载、酒驾以及假牌假证等行为。
消防安全风险
各类商场、超市、库房等货物集中,各种娱乐和庆典等场所人员密集、用气用电量大,消防安全风险进一步上升。
防范措施:
社会单位要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开展节前消防安全检查,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节日期间值班值守人员,要加强对库房、机房等重点部位防火检查巡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各类商业综合体、商场、超市、KTV等公众聚集场所要制定并演练应急疏散预案,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要落实岗位消防安全职责,对员工进行全员培训,确保会报警、会引导疏散、会扑救初起火灾。
居民家庭要注意用火、用电、用气安全,不堵塞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禁止违章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不乱接电源线,不超负荷用电,及时更换老化电器设备或线路;外出前要关火、关电、关气;严禁电动自行车在楼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消防通道充电。
旅游景区风险
春节期间各类景区景点、游乐场、网红打卡点等人流量增多,娱乐项目的设施设备及其附属配套设施快节奏、高强度运行,安全风险需高度关注。
防范措施:
要加强景区索道、玻璃栈道、游乐设施等全面安全检查,对未开放景区和区域强化警示管控措施。
各景区特别是临河临水型景区要加强游客管理,做好防滑措施,严密防范游客拥挤、滑倒、踩踏、溺水等情况发生。
游客要遵守景区安全规章制度,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识,防止发生人员跌落、滑倒、溺水等意外事件。遇有紧急情况,要服从景区现场引导,避免慌乱拥堵,避免发生踩踏造成人员伤亡。
煤矿安全风险
当前,能源保供压力大,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煤矿安全生产较往年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大,保安全护稳定要求更高。
防范措施:
要强化对重点时段、重点企业及保供煤矿的风险分析研判。
要紧盯矿山停工停产、复工复产、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等重要节点,针对性落实管控措施。
要紧盯应急保供、灾害严重煤矿,严防保供煤矿违规增加头面、增加人员搞“人海战术”,严厉打击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
要紧盯采掘接续紧张煤矿,严防因灾害治理不达标、不到位引发重特大事故。
煤矿企业要紧盯水、火、瓦斯、冲击地压、坠罐跑车等重大灾害和风险,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矿山各系统、各环节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落实管控责任和措施,严防漏管失控。
危险化学品风险
受节前赶工保产、停产放假、检维修、物流高峰、雨雪天气等因素影响,化工领域安全风险进一步上升。
防范措施:
春节期间,要严格落实“冬防”措施,做好防冻、防凝、防滑、防火、防爆、防静电、防泄漏等工作。
正常生产企业要科学统筹调度、合理安排生产,坚决禁止超负荷生产,尽量减少危险化学品库存,保持生产状态稳定。非紧急情况,原则上一律不准组织开停车、检维修作业。要确保可燃和有毒气体监测报警、紧急切断、自动化控制等安全仪表系统完好投运,发现异常立即处置,实现风险及时“清零”。
停工停产的企业,要制定周密细致的停工方案,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禁“三违”行为;要对重点设备和重点部位进行检查,确保设施设备处于安全状态;要加大对危化品库区、罐区、管道的巡查、检查力度和频次,确保危险物品不丢失、不泄漏、不爆炸。
重大危险源企业要确保监控设施处于完好运转状态,且24小时专人值守。
城镇燃气风险
春节前后,群众聚餐、购物、娱乐等情况较多,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居民用户家庭用气安全风险进一步增大;冬季管道冻裂燃气泄漏风险加大,居民家中大多门窗紧闭,一旦发生燃气泄漏,极易发生积聚爆炸。
防范措施:
各级住建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主体责任,联合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认真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整治工作。
一是督促燃气企业要认真落实节前燃气设施安全检查,加强节日期间值班值守工作,进一步做好安全隐患自查自改,加强对各类场站、管道等燃气设施的日常巡检和防冻保温工作。
二是督促燃气企业要严格落实入户安检制度,做好户内燃气设施安全检查,加强燃气安全知识的入户宣传,禁止在使用燃气房间同时使用煤炉、柴火灶等方式做饭或取暖,杜绝“双火源”现象发生。
三是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督促使用燃气的餐饮经营单位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确保公共场所用气安全。
四是管道燃气经营企业要对老旧燃气管道、违章占压、第三方施工影响等安全隐患进一步开展全面排查,切实保障燃气管道安全运行。
五是要加强出租房、餐饮店、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等燃气使用安全高风险场所安全检查,严禁使用不合格燃气具,全面整改燃气热水器无烟道,烟道堵塞或未伸出户外等安全隐患。
六是燃气用户要提高燃气安全意识,发现燃气泄漏,严禁动用一切电器开关和火源,要迅速打开门窗通风,立即关闭表前阀,切断气源并第一时间远离漏气处拨打燃气抢修电话或者报警,等待专业技术人员排除险情。
建筑施工风险
春节假期历来是建筑施工安全敏感期,安全生产不确定因素多,春节前赶工、春节后复工风险大,叠加天气不利和工人情绪不稳定等因素影响,容易引发建筑安全事故。
防范措施:
一是在建工地项目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以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要履职尽责,坚守岗位,加大检查巡查力度,突出对起重机械、深基坑、高支模等危大工程的隐患排查,确保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位,要合理安排春节期间在建工程的施工进度和作息时间,严禁盲目抢工期,杜绝工人酒后作业。
二是放假的工地要将工地大门封闭,按要求配置灭火器材,做好深基坑、护坡临边防护,设立明显警示标志,加强值班和安全保卫工作,禁止闲杂人员特别是儿童进入施工现场。
三是放假期间,做好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检测、维修,确保各种安全装置、限位装置有效可靠,起重设备(塔吊、施工电梯、龙门架、吊篮)要完全断电,塔吊要顺风向停靠,施工电梯、龙门架、吊篮要落地,配电箱要落锁。
四是加强施工现场消防管理,严格职工宿舍用火用电管理,严禁值班人员夜间用煤火、柴火、有害物品点燃取暖,严防线路老化引发火灾,严防火灾和煤气中毒事故发生。
复工复产风险
春节假期过后,复工复产将迎来高峰,安全风险激增,需高度警惕相关风险,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
防范措施:
各行业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复工复产要求和程序有序组织验收复产,要督促各生产经营单位复工复产前,根据设备设施维护、人员返岗情况制定复工复产方案。
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复工复产安全风险研判,全面开展自查自改,并对节后返岗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再教育再培训,强化返岗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
企业各分管负责人要组织对生产系统、作业现场、高危环节等开展全面隐患排查,确保重要设备完好、系统运行正常、各类隐患治理到位。
关键岗位、特种作业等各类重点人员要到岗到位,进行登高、动火、有限空间等特殊作业和检维修时,必须有专人现场安全监护,严防领导不到岗、重点人员不齐、隐患治理不到位、生产系统运行不正常、设备设施不完好等情况下,违规盲目复工复产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民俗活动风险
春节、元宵节期间各类集会、灯会等民俗活动增多,群众聚集性安全风险进一步增大。
防范措施:
各级各相关部门对大规模、现场参与人员多的活动,要采取车辆绕行等交通控制措施控制人流量,对安全情况复杂的地段,要增派安保力量进行秩序疏导,坚决防止发生拥堵、踩踏等事件。要引导群众合理安排时间,尽量错开高峰日、高峰时间前往民俗活动现场,广大群众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尽量避免恶劣天气出行,通过桥梁、涵洞、窄路等狭窄部位时,注意礼让,不要抢行,防止跌倒和发生拥挤;遇有局部区域“大量人流”聚集时,要配合警方采取临时限流等措施;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注意收听现场广播,听从警方指挥,就近从紧急安全出口迅速有序撤离,不要逆人流行进;遇大雪大风等恶劣天气,要防止滑倒摔伤,尽量避开广告牌匾、树木、玻璃幕墙等构筑物。
►►►
► 冶金工贸、非煤矿山、电力、油气长输管道、民爆物品、特种设备等其他重点行业领域也要结合实际,紧盯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企业,突出重点部位、重要环节,进一步分析研判相关风险,针对性采取管控措施。
► 同时,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值班值守、信息报告和外出报备制度,坚决杜绝离岗、脱岗和迟报、漏报、瞒报、谎报事故现象;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有力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故灾害、重大险情;各类专业队伍要保持备勤状态,确保遇有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响应、处置。
▍来源:晋城市应急管理局